记者从5月8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简称“石化联合会”)在北京召开的“2018石化产业发展大会”上了解到,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石化产业无论是规模还是实力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仍然存在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国际产能布局等方面的制约因素,未来通过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等手段,我国石化产业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钱兴坤在会上介绍,1979-2017年,我国石油、天然气产量均实现较快增长。2017年,我国原油产量比1979年增长了81%,年均增长约2%,高于同期全球原油产量0.8%的平均增速;2017年,我国天然气产量比1979年增长超过8倍,年均增长6%以上,为同期全球平均增速的2.2倍。
此外,钱兴坤还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管道建设突飞猛进,管网体系基本形成。截至2017年底,全国已建成原油管道2.38万公里,成品油管道2.60万公里,天然气长输管道近7.4万公里,初步形成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连通海外的油气管网。
石油和化工规划院院长顾宗勤表示,石化下游产业在过去40年也实现了高速发展。2017年,我国成品油产量为3.58亿吨,是1978年的10.7倍。2017年,我国乙烯产能为2381万吨,产量为2303万吨,分别是1978年的48.49倍和60.72倍。
尽管近年来我国石化产业发展迅猛,但是制约因素也不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
石化联合会会长李寿生指出,我国石化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不平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充分;二是科技创新不平衡,以企业为主体的行业创新体系建设很不充分;三是绿色发展不平衡,绿色制造体系发展不充分;四是国际产能布局不平衡,创新性、引领性、竞争力强的跨国企业发展很不充分。
对此,李寿生表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基础、补短板,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会上,石化联合会还发布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2030年展望》报告(下简称报告)。报告预测,到2030年,我国将拥有超过30家年营收规模超过1000亿元的国际级大型化工企业,以及100家年营收超过200亿元的化工企业。化工企业入园率由目前的51%上升到70%,新建企业入园率、搬迁企业入园率达100%,绿色石化园区率达100%。
报告称,展望2030年,全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污染物全面达标排放,万元增加值能耗比“十二五”末降低40%,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十二五”末降低40%,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比“十二五”末减少60%,全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普及率达80%。
报告还预测,到2030年,我国石化产业结构将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其中基础化学原材料制造业和一般化工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将从2015年的18.7%和48.1%下降至2030年的16.2%和43.6%,而高端化工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将从2015年的2.1%和1.1%上升至2030年的10%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