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温州启动高能级平台打造建设光子集成创新研究院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0-15  浏览次数:74
核心提示:温州正在以创新的姿态悄然蝶变。在9月召开的温州市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大会上,上海大学温州研究院、四川大学温州鞋革产业研究院等14个重大科创平台项目集体签约。
  温州正在以创新的姿态悄然蝶变。在9月召开的温州市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大会上,上海大学温州研究院、四川大学温州鞋革产业研究院等14个重大科创平台项目集体签约。这些平台的签约加速推动高端要素集聚,为温州市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注入强劲的内生动力。今年以来,温州市全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全市创新活力不断迸发,1~8月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达到13.2%,全省第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2.9%,全省第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1.1%,全省位次较一季度前移三位。
 
  高能级平台建设效应显现
 
  在温州,高能级平台打造正释放集聚创新要素的强大磁场,中国科学院大学温州研究院、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相继落地发挥实效,科思技术(温州)研究院、光子集成创新研究院启动建设,中国长城项目建成投产,世界青年科学家孵化器投用,中国眼谷·中央孵化园开园,大唐5G、天心天思、中国基因药谷、北斗产业基地等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建设。由此可见,温州在人才招引、项目引进、创新平台建设、资源渠道建立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在各级政府、研究所、企业的“金三角”合作模式下,将与科研院所、大学及企业等进行合作,建立协同创新联盟,其发展潜力和前景十分广阔,必将产生强劲的创新动力。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国科大温州研究院自去年5月正式启动运营,已于日前启动搬迁至浙南科技城的国科大温州研究院科研大楼,“为我们提供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实现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的相互融合,开展世界前沿生物信息研究。”该院研究员舒咬根说,今年5月,他带着团队从北京而来。目前,该院已有科研人员130余人,从哈佛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引进30余名在站博士后,组建23个创新团队,已有6个产业化项目进入临床试验、市场化等阶段。
 
  温州以加快构建“一区一廊”创新格局为引领,依托高能级创新平台引进“高精尖缺”人才,自创区全年引培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500人以上。为构建全域创新体系、提升创新效能,瓯江实验室将为产业研究提供有力的技术和智力支撑,“重点打造瓯江实验室争创浙江省实验室,作为未来新兴产业创新策源地。”温州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筹建瓯江实验室将集成各方优势,聚力“高原造峰”,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
 
  据悉,1~8月新招引落地创新型重大科技项目18个,“一区五园”已汇聚全市一半以上的科技企业、创新平台、科技人才、科创要素。
 
  科创要素集聚创新资源
 
  日前,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陈伟俊赴温州市科技局专题调研科技创新工作时指出,创新和人才问题是决定温州未来、决定前途命运的根本性问题,加快温州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改革、依靠开放、依靠创新、依靠人才。
 
  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需要合作。今年1月,世界青年科学家创业园开工仪式上,25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并将入驻世界青年科学家创业孵化器-创业园平台、温州数字经济大厦、温州中科新城项目平台、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等科创平台。其中研发分子影像高精尖技术的北京数字精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此次签约入驻的项目之一。“瓯海谋划建设温州中科新城,入驻后能和中科系单位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该公司负责人王妮娜表示,瓯海还拥有本地医疗资源和高校资源,入驻后将整合浙江光学电子等产业链优势,突破发展空间。
 
  为了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技术、项目等,打造一批集聚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的海外创新中心对接科技创新资源和高端人才平台,去年9月,温州(嘉定)科技创新园在上海起航,通过在嘉定打造高能级的“科技飞地”,把拥抱创新资源的“臂膀”伸向上海,吸引长三角优质创新资源集聚园区,能加快破解温州市企业在转型升级中遭遇的人才、技术问题,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步伐,助推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对企业的人才引进来说意义重大,同时也为温州公司对接上海的人才搭建了一个促进沟通交流的平台,这样的交流融合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很大的帮助。”据纽顿流体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通过科创园平台引入了2名在上海泵阀领域业知名的高级工程师,并且由2位引进的高级工程师和公司的技术人员研发完成蒸汽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推动疏水阀在纳爱斯、得力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安装使用。目前,已建成温州(嘉定)科创园等科创飞地10个,聚集了500多名人才和100多个科创项目。
 
  科技走廊重点区块频出亮点
 
  现如今,科技创新被摆在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已成为温州高质量发展的“华山一条路”。温州市持续加大力度打造高能级平台,以高水平建设国家自创区、环大罗山科创走廊、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瓯江实验室为主抓手,为项目招引、产业培育、人才引进等创新资源集合奠定坚实基础。温州市现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3家,市级以上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31家,累计引育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温州研究院、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等创新载体34个;建有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74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2家。
 
  作为国家自创区资源集聚的核心区域,环大罗山科创走廊是提升温州未来竞争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希望所在。今年以来,为了在提升创新能级上取得更大突破,温州市打响环大罗山科创走廊重点区块打造、交通路网建设、环境整治提升“三大会战”,12个重点建设区块单位聚焦“九大场景”构建,克服疫情不利影响抢工期赶进度,快抓创新快抓转型,高端创新要素加速聚合,创新成果破茧而出。目前,浙南科技城核心区、瓯海南湖科创小镇等2个示范区块建设进度提前,其余10个按既定计划和节点稳步推进。
 
  在浙南产业集聚区,智能制造及数字经济产业园已招引落地科技类项目3个、签约创新型重大科技项目3个;在高教园区,中国基因药谷一期创新综合体启动建设,首批6家企业入驻;在浙南科技城核心区,北斗产业基地首期入驻5个项目……各个重点区块蝶变获益于 “三大会战”持续推进。交通路网建设大会战,以“10分钟入环、30分钟通环”为总目标,涉及16个道路工程和5个公共交通项目建设,山东路、环山路一期、入环支路中心街西延等5条道路建成通车,新开通优化公交线路12条。环境整治提升大会战以洁化、绿化、序化、亮化、美化、文化为标准,科创走廊周边环境整治提升有38个整治项目和63个提升项目已完成,8条科创文化廊道完成建设。
 
  温州以加快构筑“一区一廊一会一室”创新格局为引领,以超常规举措打造人才引领优势、创新策源优势、产业创新优势和创新生态优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形成“高端要素集聚在自创区、科技孵化在大走廊、成果溢出在全市域”的良好态势,为打造“重要窗口”中的最精彩板块凝聚起磅礴的科技力量。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友情链接:三台膨润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