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低温储运容器制作成本大幅削减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1-10  浏览次数:81
核心提示:在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集集团参与完成的“重型压力容器轻量化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由中集集团、浙江大学等7家单位共同参与完成。

在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集集团参与完成的“重型压力容器轻量化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由中集集团、浙江大学等7家单位共同参与完成。其中,该获奖项目中关键技术之一的“应变强化技术”由中集集团主导攻关、实施。

       2007年以前,国内对各类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一般都依据GB150《钢制压力容器》标准。与国际同类先进产品相比,我国产品的材料厚度大、自重大、成本高,而欧洲等发达国家已广泛应用了应变强化技术。采用此项技术后,内容器所需不锈钢材料可以节约35%以上,大幅度削减制作成本。但该项技术在国内却因为所使用材料、相关制造法规的差异一直难以得到推广。

 2007年1月,中集集团及中集集团旗下中集安瑞科“圣达因”、浙江大学三方正式签署合作开发协议,开始攻克“应变强化技术”在国内应用这一难题。2007年9月,中集安瑞科“圣达因”的应变强化产品正式拿到国家批文,这意味着国内应变强化研究成功。此后,该技术应用于各类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设计与制造中,引领低温容器轻量化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的发展,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

 据测算,典型流程不锈钢吨钢CO2排放量为507~913公斤。自2008年采用应变强化技术以来,截至2016年12月,我国应变强化低温运输车及低温储罐制造可节约材料近200吨,意味着减少CO2排放7.4~14万吨。此外,在深冷储运容器制造过程中,容器壁厚的显著减薄,还可以减少焊接和成型时的能量消耗。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友情链接:三台膨润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