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多而弱、小而散的状况逐步得到改善,行业内合作并购不断增加,一批综合实力强、具有市场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也在不断的成长。2018年沪深股市127家节能环保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54亿元,同比增长9.3%,高于其他大部分行业的增速。”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司长任树本在日前由国家节能中心、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天津市节能中心、河北省节能协会主办的“京津冀节能技术改造与服务供需对接会”上表示。
京津冀节能成绩显著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通过开展跨区域的节能技术交流合作和供需对接,京津冀节能工作取得显著的成绩。
“2013年以来,北京完成60多个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每年节约大概123000吨标准煤。”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洪继元介绍,北京市2018年人均GDP能耗绝对值是0.25吨标准煤,不到全国平均能耗的一半,位于全国31个省市第一位,也是全国唯一一个连续12年超额完成能耗强度下降目标的省份。
天津市发改委副主任杨志耘表示,与2015年相比,2018年天津市能源消费总量减少了87万吨标准煤,万元GDP能耗下降15.4%,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三五”节能进度目标。
河北省发改委副主任张国洪表示,近年来,河北省综合运用市场、法制、行政等手段,充分发挥财政性资金引导作用,重点支持一批节能技术改造、资源循环化利用、园区循环化改造项目,取得了长足进步和阶段性成效。“十三五”以来河北省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2.9%,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的75.9%,预计可超额完成下降17%的约束性目标。
节能减排面临新挑战
京津冀在节能降耗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不能忽视的是节能减排出现了新挑战。以北京为例,“十二五”时期北京市的钢铁、化工、水泥等高耗能企业关停或者搬迁,为节能降耗做出突出贡献,首钢的搬迁一下减少北京市40万吨标准煤的能耗。“十三五”以来,北京工业能耗仅占总能耗的24%,但第三产业和居民的能源消费基本上达到了75%左右,用能主体呈现出点散面广的特点,未来的降耗空间已非常有限。
与北京节能空间逐步收缩不同,河北省长期积累形成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并未发生重大改变,能耗强度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节能潜力巨大。“目前的河北节能技术改造有市场、有资金、有政策、有倒逼机制,最欠缺的就是先进适用技术和具体解决方案。”张国洪坦言。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司副处长李道正也表示,目前节能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一是公共机构财政依赖性强,对财政资金的投入和财政激励政策的支持力度,依赖性非常高,主动性不够;二是在激励政策方面,对公共机构各级单位,对从事节能管理工作的个人激励,还存在一定的制度约束;三是在公共机构各级,特别是一些基层的党政机关体量小,节能效益虽然有,但是对市场的吸引力不好。”
搭平台推进节能产业发展
“目前市场上有技术的不一定找得到运用场景、有需求的企业;有需求的企业不一定知道谁更好、谁最好。”国家节能中心主任徐强表示,国家节能中心这几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构建市场导向的技术推广工作机制,寻找为企业提供更好服务的工作载体,京津冀节能技术改造与服务供需对接会是我们这几年探索的行之有效的形式。“在构建市场导向的机制中,我们可以把供给和需求对接起来,把节能技术项目与园区和地方政府对接起来,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
“借鉴此次京津冀对接会的推动模式,我们也将考虑按片区开展相关的技术推广工作,使技术产品与用户的需求匹配度更高、更精准。”李道正说。